查看原文
其他

学中医必修课:人与天地之气是如何相通的?

张其成 大医至简倪海厦 2023-07-01

黄帝说:从古以来,那些通晓天道的人就认为人的生命是与天地自然息息相通的,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。在天地之间、六合之内,人的九窍、五藏、十二节,都是和天之气相通的。

“六合”就是东南西北四方加上上下形成的空间,泛指天地宇宙。李白《古风》诗: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” “九州”本来是指古代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,这里就是指九窍,“州”和“窍”在古音是相同的,九窍指眼耳鼻口和前后二阴。“五脏”就是心肝脾肺肾。

“十二节”就是人体的十二经脉,也指人体的十二个大关节。上肢有三个:肩、肘、腕;下肢有三个:髋、膝、踝;左右各有六个,加起来十二个。其实这里是指整个人体都与天地之气相通、相应。天地之间的所有事物,不管是外在的“六合”、“四时”,还是人体内在的“九窍”、“五藏”、“十二节”都与自然界之气相通,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


“其生五、其气三”。这个“其”是指天地自然界的阴阳根本,化生为五行,又化生为三阴三阳之气。天之阴阳化生地之五行——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。其实阴阳也是从天之气中化生而来,唐代杨上善解释《黄帝内经》第一次提出:“阴阳者,一分为二也。”

这是“一分为二”这个哲学命题的第一次出现。“一分为二”就是说气分出阴阳。大家都知道老子《道德经》的名言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这句中的“一”就是气,“二”就是阴阳,“三”是指阴阳的交合,只有阴阳交合才能产生万物。而这一句“其生五、其气三”中的“三”则是指三阴三阳,这是《黄帝内经》了不起的地方。

阴阳的思维来源于《易经》,《易传》中讲了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,太极就是气,两仪就是阴阳,四象是二阴二阳,八卦是四阴四阳,没有讲到三阴三阳。《黄帝内经》第一次提出三阴三阳,是很了不起的。

“数犯此者,则邪气伤人,此寿命之本也。”如果屡次违犯人与天地自然之气相通的根本规律,那么邪气就会伤到自己,这就是寿命的根本。为什么邪气能侵害人体?因为人体正气不足了,人体的正气只有和天地正气不断沟通才能充足。天气生化为五行和三阴三阳,这些都是定数,违背了这个定数,寿命就不能延续,所以说天人之气相通相应是寿命的根本。

黄帝接着说:

“苍天之气清净,则志意治,顺之则阳气固,虽有贼邪,弗能害也,此因时之序。故圣人传精神,服天气,而通神明。失之则内闭九窍,外壅肌肉,卫气散解,此谓自伤,气之削也。”

如果苍天的气很清静,人的意志就会平和。苍天又叫青天,表面上是指天的颜色,其实是表示天的幽远,苍天之气清净,是指自然环境清净不乱、无疾风暴雨,指自然规律正常,那么人的精神就正常、情绪就平和。


“志意治”的“治”就是安定、平安。所以人能顺应自然,不要让自己心情起伏过大,苍天一样清净,心胸开阔,因此阳气就可以起到固护人体的作用。顺应这个规律,人的阳气就会得到充足,尽管会有虚邪贼风,也不会侵害到人体,这是因为顺应了天时的次序。因此圣人集中精神、运行阳气,从而能够与神明相通。

“传精神”的“传”应该是“抟”,抟精神聚集精神,聚精会神。“服天气”的服是顺从的意思,就是顺从自然规律。只有聚精会神、顺从自然,才能通达神明,通达阴阳的神妙变化。如果违背这个规律,内部的九窍就会闭塞,外部的肌肉就会臃肿,产生病变,外在保卫之气也会受到损伤,这样就使自己受到了伤害,阳气会受到很大的削弱。

这段话承接上面一段话的继续讲顺应大自然变化规律的重要性。主要从阳气的角度来谈,要使阳气充足,就要与天地自然之气相通,相通的前提就是聚集精神、要专一,不能散乱,也就是要做到《上古天真论》所说的“恬淡虚无”,就可以与神明相通。究竟什么是阳气呢?

“阳气者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,故天运当以日光明。是故阳因而上,卫外者也。”

人体的阳气,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,如果太阳不能正常运行,万物就不能生存;如果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运行,人就会寿命缩短而不能生长壮大。所以天之所以能够运动不息,是因为有太阳的光明,人的阳气就像太阳一样向上向外,保护身体,抵御外邪侵犯。


这段话用太阳来比喻人体的阳气,让我们对阳气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。太阳照亮大地,温暖万物,给万物生长的能量。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太阳,没有太阳万物就无法生长。人体同样离不开阳气,有了阳气才能保持温暖,才能使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,才能使脏腑经络功能活动保持正常。

我们学习了《易经》就知道,阳和阴是相对相反,又是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的,有阴必有阳,有阳必有阴,黄帝内经》重视阳气,也重视阴精,还重视阴阳的协调和平衡。

我在喜马拉雅讲《黄帝内经》时特别指出一点,就是《黄帝内经》更加重视阳气,阳气是生命最重要的动力,是人体生命的主导,好比自然界中有太阳也有月亮,相比较而言,太阳更加重要。

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:“天之大宝,只此一丸红日;人之大宝,只此一息真阳。”人的生命从旺盛到衰亡的过程就是阳气逐渐消失的过程,所以养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保持阳气的不衰亡。一个人得病也是如此,比如遇到寒邪,一个阳气不足的人,马上就会感冒得病;而一个阳气足的人,就不会感冒生病。

— END —


倪海厦针灸学习视频展列

倪海厦金匮学习视频展列

倪海厦黄帝内经学习视频展列

倪海厦伤寒论学习视频展列

倪海厦本草学习视频和天纪学习视频展列



神医治疗:

徐大夫医案

徐大夫远程诊断

徐大夫简介

徐大夫推荐

专业手诊师诊断


加好友↓↓↓↓,诊断、治疗、学中医:

 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